1、工程及地质概况
某市六中16号楼职工住宅楼位于朝阳路南、六中运动场北,该住宅楼建筑面积1600m2,底层框架结构,为店面,2~6层为砖混结构,为住宅,该楼开工日期1989年9月10日,竣工日期1991年6月21日,采用分层碾压地基,独立基础。根据勘察地质资料和现场钻孔施工情况,建筑物基础持力层落在经分层碾压的人工杂填土上,场地地下水为填土层所含的上层滞水,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渗透补给,地下水位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稳定水位埋深在1.00—4.00米之间。
该楼使用年限已有15年之久,这期间住户反映从未发现过严重的墙体裂缝现象,在2005年7月下旬,紧临场地东部,由于人工挖孔桩施工,随着抽排水的增加,逐步发现该住宅楼的地基局部产生不均匀沉降,房屋墙体出现严重裂缝,已经严重影响到该建筑物使用安全,场地地基必须进行加固补强处理。
2、产生事故的原因分析
该住宅楼地基下沉主要原因是东侧新建房屋基础型式采用人工挖孔桩,其距离该住宅楼太近,施工中的抽排水,造成了周围土层内产生了较大的水力坡度,水力坡度超过土体临界水力坡度后,土体的浮重度小于自下而上的动水压力,土颗粒成为悬浮于水中的悬浮颗粒,并可随自由水一起被抽出土层,随着抽水时间不断进行,大量抽水使大量的细颗粒土被水流挟走,土体孔隙越来越大,造成土层松动甚至孔洞,土体强度大大降低,甚至坍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该建筑物地基才会突然发生局部下沉,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裂缝的发生。在禁止人工挖孔桩基施工抽排水行为后,墙体裂缝未见明显发展。
3、地基处理方案的选取
由于人工挖孔桩的抽排水造成土层中的细颗粒流失,致使原夯实的人工杂填土层中的孔隙大大增大,强度大大降低,必须对人工杂填土层进行加固处理,使加固后的土体强度得到提高,保证建筑物地基不再下沉或均匀沉降。
经对现场情况分析,该建筑物紧临朝阳路,采用深挖换填的方案难以实施,采用锚杆静压桩成本较高,且场地施工条件有限。经比较分析,决定采用压力注浆对扰动的人工杂填土层进行补强处理,以提高地基强度,使地基达到稳定的目的。
压力注浆对扰动人工杂填土层的补强加固效应可视为由渗透填充及挤密压实两部分组成。由于抽排水挟走土层的细颗粒,使土层中孔隙扩大成为较大的管路,浆液将通过这些通道向土层发生渗透,由此完成渗透过程。随着注浆压力的提高,注浆管出口处的“浆泡”作用也在形成,注浆压力由“浆泡”向周围土层传递扩散,从而使周围附近的土层的挤密固结过程完成。
4、压力注浆工艺和压力注浆参数
4.1、注浆孔的布置
注浆孔主要沿建筑物的四周及独立基础上,见钻孔压力注浆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过程中采用先外围后内部,外围按从北部到南部,**后东部的顺序进行,室内按先西部后东部,注浆顺序按跳孔间隔注浆方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