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胜游·[中国大陆]官方网站

桥梁建筑业成2011湖北新经济增长点_资讯_**桥梁网
  • 发布日期:2023-04-06 14:03:49
  • 浏览量:0
  • 来源:灌浆料网

  展示湖北省综合实力的产业航母群——“2011湖北企业100强”榜单昨日产生。百强企业强在何处?分布有何特点?昨日,湖北省企业联合会、湖北省统计局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共同发布《2011湖北100强企业发展报告》。

    门槛更高个头更大

    2010年,在国家金融危机与通胀因素的双重压力下,绝大多数入榜企业仍有出色表现。入选的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到了15182亿元,比上年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增长了28%,占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70%。这说明大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

    与上年相比,2011湖北百强企业的入围门槛年销售收入提高到18.47亿元,比上年提高了2.07亿元,说明湖北省大企业已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其中,位居榜首的东风汽车公司,去年销售收入达3688.34亿元,较上年增长37%,跃居全国汽车业榜首,在中部六省企业排名也居首位;武钢年销售收入1906.91亿元,较上年增长35%,在中部六省同行中坐头把交椅。百强企业中,有25家进入百亿元俱乐部,比上年增加了3家。

    企业自身个头也不断壮大。百强企业资产净额达到17117亿元,比上年百强企业资产净额增长15%。

    大企业更加会赚钱

    哪些企业**会赚钱?透视百强榜可以发现,公司总体盈利**强的10家企业分别是东汽、长江电力、湖北移动、武钢、宜化等,10家企业利润之和达到481.14亿元,占百强企业利润总额的71.17%。其中,仅东汽公司一家的净利润,就占百强企业净利润的34.35%。

    在百强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的同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也日益凸显。整体来看,百强企业纳税总额达到1055亿元,占去年湖北省全省财政收入的55%,成为湖北省的主要财源。从单个企业来看,百强榜中有14家企业纳税额超过10亿元,其中纳税额超过50亿元的有5家。

    此外,百强企业共吸纳118.9万人就业,比上年从业人数增加4.2万人,带动就业作用更明显。

    桥梁建筑业成新增长点

    从行业来看,制造业占据大半江山,共达53家,比上年增加3家。这些企业主要集中于机械、冶金、化工行业,均是湖北省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服务业比重居第二,为32%,建筑企业也达到14%。

    
桥梁、建筑业成为湖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湖北桥梁建设军团大显风骚,以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局、铁四院等企业组成的建桥方阵,涵盖设计、制造整条产业链,桥梁建设越来越成为湖北省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建筑行业也是群雄并起。中建三局、中铁十一局等建筑企业年收入共达1071.13亿元,建筑业已成为湖北省的新“千亿元”支柱。

    从地区分布来看,随着湖北省“一主两副”区域战略和“一主三化”战略的推动实施,百强企业高度集中于武汉市的局面有所改观。宜昌(12家)、黄石(10家)和襄阳(6家)发展成为湖北省百强企业的次集中地,一批县域企业也进入榜单。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报告中也显示百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总体规模差距大、“巨人”总数不多。进入“2011年**企业500强”中,湖北企业仅有8家。此外,对比世界企业500强和**企业500强,湖北省百强企业在研发投入、自主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仍有差距。

    湖北省企业联合会介绍说,在填报表格时,我省百强企业中竟有26家没有填报研发费用,这足以看出我省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的淡薄。

    数据显示,今年,湖北省百强企业研发总投入244.3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61%。百强企业偏低的研发投入,却已占全省企业研发费用的23以上,湖北省其他企业研发投入之低可想而知。

    东风汽车和武钢集团的研发投入均超过40亿元,是**梯队;而投入在6亿元到40亿元之间的第二、三梯队的企业总共只有8家。

    湖北省企业联合会认为,这说明大企业大规模背后有大投入支撑,而中小企业则可能陷入依赖垄断性资源等扩张形式的怪圈,可持续发展能力堪忧。

    专家观点

    应鼓励教授“隐性下海”

    缺人才、缺技术是湖北省企业的短板,同时,湖北省又有全国顶尖的高校和研发资源,这样的矛盾仍在继续,而一些核心科研成果的外流也让不少本地学者惋惜。

    针对这种现象,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提出,应勇于让手上拿着技术的高校教授“隐性下海”。

    叶青说,身处科教重地,本地企业却不敢拿高校的技术,高校的教授很多也不知道如何向市场推出技术,使得本地的技术资源不能服务本地的企业。“应该学习袁隆平,自己不会做市场可以找专门的团队来做,自己仍一心研究,以技术入股企业,这并不妨碍教授的学术研究。”叶青说,如果一旦真正转变了思想,不但可以涌起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业者,增加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同时也可以让研究者知道市场的导向,让研究方向更贴近于实际,形成双赢。

    而不久前到访的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伊瓦尔·贾埃弗对此也很认同。“不仅是学校鼓励教授们从事商业活动,美国政府也有各种扶持政策,让拥有技术专利的教授们在成立公司时能够获得一笔资金,当然也需要一定的条件。我认为这是美国工业能够保持创新、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