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川公路(319国道)全程1256公里,始建于1935年初,1936年9月全线竣工通车。八年抗战中,湘川公路是衔接粤汉、湘桂钱路通向西南大后方的惟一通道。湘川公路是曾担负过伟大的历史使命的。
矮寨位于吉首西40多公里,是一个古朴的苗家集镇。矮寨不像湘西其他地方多建木屋,矮寨的房屋几乎全用青石板建造,墙是石板,顶是石板,甚至晒谷场也用石板拼成。石板平整,厚薄均匀,看得出是天然的,绝非人力加工而成。据说是当年开辟湘川公路时遗留下来的。石屋成了修筑公路的附产品,纪念品。峒河从寨中间流过,两岸多桃树和杨柳。二、三月峒河水涨时,河中孳生一种小蜈蚣般的生物,美名叫“桃花虫”。“桃花虫”捞捕起来,晒干,炒香或油炸,是佐酒的极品。
****险的路:
湘川公路中段横贯湘西全境,路面在崇山峻岭中盘旋俯仰,其惊险程度,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其中一段离吉首不远,被称为“矮寨公路奇观”,成为湘西特殊的一个景点。其地势之险、工程设计之巧妙居全国公路之冠。
然而,众多旅游者涌来矮寨,并不因购买“桃花虫”,而是慕名来观看“公路奇观”的。“公路奇观”就在紧靠矮寨一座大山的北坡上。
矮寨公路是湘川公路319国道中的一段,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境内,这条盘山而上的公路只有6公里左右,但它却是修筑于水平距离不足100米,垂直高度高达440米,坡度大小在70—90度的斜面上,特定的空间迫使公路左右移动,转折13道锐角急弯,形成26截几乎平行、上下重叠的路面。
1936年3月,川湘公路(湘西段)工程处在沅陵设立,并着手测量修建。境内线路过铁山河顺沅水而下至泸溪县城折向西行,溯武水约100公里,至矮寨后迂回于崇山峻岭间,以铁山、能滩、矮寨、下寨河等处为**险。天险矮寨,高差440米,水平距离不及l公里,由15道回头线弯道和一座立交天桥连结。这一段险道长6.2公里,坡度**大为13%。沿线驳岸、护墙、护栏等防护工程众多,7处弯道上护墙**高处达30米,工程艰巨,其险峻为当时**公路所仅见。 全线开凿石山修成的路基地段占80%以上。劳力来源于乾城、泸溪、保靖、永顺、永绥、古丈、凤凰等县及外地区的39万民工。因气候不适,加之风餐露宿,工作条件差,医疗、保健力量薄弱,以致染病工人众多,死于工地者200多人。为纪念死难员工,铸造"开路先锋"铜像和纪念碑于路侧(先锋铜像毁于战乱,后于1987年冬重新铸立)。 川湘公路(湘西段)自1936年3月开工,同年9月9日举行土路试车。1937年3月全线通车,工程及管理经费达236.8163万元法币。 全面抗战后,湘川公路成为连接抗日前线和大后方的重要交通线之一,为赢得抗日战争的**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湖南**奇观的公路奇观在那里?
在湘西大地神秘的崇山峻岭之间,充满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如果说南方长城、黄丝桥堡垒的历史过于久远的话,那么纵横辗转,飞架盘桓于陡崖峭壁之间的矮寨公路奇观,则不得不让人惊叹近现代湘西人的勤劳、勇敢和睿智。今年盛夏,在矮寨公路通车70周年之际,慕名远道而来的我顶着酷暑,沿着这段公路徒步上山,又乘车原路回返,有幸以两种不同的方式体验考察了这举世罕见的工程奇景。 矮寨公路奇观,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北坡的大山上,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国民政府为抗战大撤退而紧急修筑的“湘川公路”,也就是现在的319国道和209国道中**为险要的爬坡路段。这段公路虽然全长只有六公里,但其修筑地势之险、施工难度之大、工程设计之精巧,足以居全国之冠。而就其重要性而言,又可谓是沟通湖南与重庆、四川交通的咽喉。 从吉首市乘车出发,半小时后就到了矮寨镇。这个坐落在山谷中苗家集镇虽然不大,但由于地处交通要冲,加之附近德夯景区的旅游开发,知名度却颇高。在镇上至今能看到许多古老而坚固的石板屋,据说都是当年公路施工大军遗留下的。沿着公路走出矮寨镇不远,是一座横跨峒河的大桥,这里也是公路爬坡的起点。站在大桥上,抬头可以看到整个公路爬坡的垂直高度足有400多米,而整个山体的坡度却有近70度之巨。而这样特定的空间,就迫使着公路借助反反复复的 “回头弯”,呈“之”字形地艰难延伸。 徒步前行约两公里,公路便始终紧贴着凿开的山崖前进。此时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公路爬升的坡度越来越大,路幅越来越窄,弯道越来越急。而关于路基沉陷、山崖落石、急弯减速的警示标志越来越密集,也的确让人心惊肉跳。在有的折弯处,前方有悬崖,旁边又是绝壁,甚至满足不了公路做一个180度的折弯的条件,工程设计者却巧妙地设置了一个仅容一辆车通过的圆形转车台,让车在台中围绕圆心转了360度后,再折向上前进。在矮寨公路奇观6公里路程的15道折弯中,使用转车台转向的就有7处之多,足见公路之险。 烈日无情地暴晒,使路面上翻滚着灼人的热浪,而我早已是气喘如牛。当我正欲找一处阴凉歇脚之时,一座处在树荫遮蔽中的公路天桥赫然出现在眼前。仔细观察,此桥正在209国道2298公里界碑之处,为一石拱桥,桥洞仅容一辆卡车通过,整座桥看上去饱经沧桑。而从石块的堆砌衔接来看,能够看出桥体是当年湘川公路修筑之时的建筑工艺。正在此处工作的道班工人热情地向我介绍,从这里向上,就是整个矮寨公路**经典也是**险要的路段。 稍事休息,我随着道班工人一同前行。穿过桥洞十余米,才发现公路已行至大山的鞍部,因为前方就是一处悬崖,左侧是另一座山峰,而右侧竟是20多米高的陡峭岩壁。此处离山顶已经不远了,但是公路若要继续延伸的话,此处连设置转车台的条件都不具备。据道班工人说,当年修路至此之时,遇到这两峰对峙的局面,公路走向曾令工程技术人员一筹莫展。面对触手可及的山顶,难道公路就屈服于峭壁了么?正当他们望山心叹之时,却忽见一骑牛牧童正将手中一竹鞭穿绕不止。工程师深受启发,恍然大悟,遂决定舍近取远,先把路修向公路左侧坡势平缓的小山头,尔后在小山头与峭壁之间修起了一座公路天桥,形成了“路上天桥桥上路”的工程方案。这样一来,公路绕了一个立体的反“8”字,继续盘旋向上。